2002, 14(4):289-300. DOI: 10.18307/2002.0401
摘要:
2002, 14(4):301-309. DOI: 10.18307/2002.0402
摘要:氮是引起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营养元素之一.本次工作从贵州两个重要水库(红枫湖和百花湖)采集了未受扰动的沉积物样品柱,分析了分层沉积物样品中的总氮、无机交换性氮和固定铵的含量及垂直剖面分布.研究表明,红枫湖和百花湖沉积物中具有较高的全氮含量,平均含量约为沉积物干重的0.36%~0.40%,其垂直分布在埋藏过程中受到成岩作用改造;沉积物交换性氮在沉积物中的赋存受到全氮含量和埋藏环境的双重控制;红枫湖和百花湖沉积物具有较强的吸持固定铵的能力,沉积物固定铵的绝对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434.05 mg/kg和416.94mg/kg;分别占全氮的13.53%和12.53%.
2002, 14(4):310-317. DOI: 10.18307/2002.0403
摘要:物质输移扩散规律是大型浅水湖泊水质变化机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对湖泊水环境的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太湖湖流三维模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建了太湖保守物质输移扩散三维数值模型,并用之模拟了1997年冬季1~2月太湖总磷含量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观测值吻合,本文所建的保守物质输移扩散模型,可用于冬季太湖营养盐含量时空变化的计算。
2002, 14(4):318-322. DOI: 10.18307/2002.0404
摘要:利用太湖流域河网水质管理决策支持系统(TAIHU DSS),对2000年夏季望虞河应急调水进行了技术方案比较、论证,重点对望虞河引江应急调水过程中,常熟枢纽泵站运用、望虞河东岸分流与否及望虞河立交开闸前对底水的处理等不同条件下的望虞河入湖水量、水质等进行多方案比较,为望虞河启用泵站调水、东岸适当分流、先打开蠡河船闸处理望虞河底水的方案提供了决策的技术依据,并引发了对太湖流域引江济太工作的进-步深入研究和实践,是决策支持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成功应用之一.
2002, 14(4):323-330. DOI: 10.18307/2002.0405
摘要:20世纪90年代,鄱阳湖平均水位超过近50年来的任何10年,年最高水位出现近100年来的最大值;灾害性洪水年年都有,大洪水接二连三;洪水位明显偏高,大洪水显著偏多,是有水文资料记载以来典型的丰水时期.本文从水文、统计角度分析这10年里的洪水特征,探讨高水位形成的原因.
2002, 14(4):337-342. DOI: 10.18307/2002.0407
摘要:本文采用阿拉伯糖抗性正向突变试验(ara试验)并辅以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营养缺陷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对太湖梅梁湾冬季表层水样品致突变性进行分析研究.ara试验结果表明9个点样品中有5个(主要为入湖河口及近岸样品)表现显著的直接致突变性,加入哺乳动物来源的代谢活化系统S9后,结果仍呈现同样的趋势.A-mes试验在增加两倍半上样剂量的条件下表现出与ara试验大体-致的检出率.在本研究中.ara试验对于成分复杂的环境样品表现更高的检出灵敏度.表明ara试验作为首选方法来检测环境中复杂化学物基因毒性方面有良好前景.
2002, 14(4):343-349. DOI: 10.18307/2002.0408
摘要: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扰动情况下运河(杭州段)表层沉积物磷的释放对上覆水的影响以及投加石灰、投加三氯化铁、连续曝气、换水清洗等措施对沉积物磷释放的控制效果.研究表明,在扰动、开放体系条件下,运河(杭州段)沉积物磷释放导致的上覆水总磷浓度在释放初期最高,随时间逐渐下降,表现出净吸附.采集于有机污染较重河段的沉积物磷释放能力显著高于总磷含量较高但以重金属污染为主的河段的沉积物.上覆水投加石灰最终导致沉积物磷释放量的增加.投加三氯化铁显著降低了上覆水总磷浓度.上覆水连续曝气降低了上覆水的平衡磷浓度.换水清洗对上覆水磷浓度的降低效果是有限的.然而上述措施均未能将上覆水总磷浓度控制在V类水的浓度限定值以下.因此,就上覆水TP的浓度指标而言,运河(杭州段)沉积物的内源释放对其影响很大.
2002, 14(4):350-356. DOI: 10.18307/2002.0409
摘要:本实验对在不同Zn2+浓度条件下培养的固氮鱼腥藻(Anabaena azotica Ley)的生长、光合放氧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当Zn2+浓度为1.0μmol/L时,其比生长速率(Specific growth rate)最大,光合放氧速率和Fv/Fm值最高.当Zn2+浓度大于等于5.0μmol/L时会抑制A.azotica Ley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对在0μmol/L和5.0μmol/L Zn2+浓度下生长的藻细胞藻胆体-类囊体膜复合物吸收光谱的比较和对与5.0μmol/L Zn2+发生反应的藻蓝蛋白溶液的可见光吸收光谱的分析,发现前者624nm处藻胆体的吸收峰和后者620nm处藻蓝蛋白的吸收峰都因Zn2+的作用而下降,推测藻蓝蛋白为Zn2+影响光合作用的位点之一.碳酸酐酶活性的测定表明Zn2+的浓度水平会影响其活性大小,推测是Zn2+影响光合作用的另-途径.
2002, 14(4):357-362. DOI: 10.18307/2002.0410
摘要:本文研究了蓖齿眼子菜(Potamogeon pectinatus L)在滇池的光合速率、体内叶绿素季节变化及光和水温对其光合速率影响,并根据实验,计算出了蓖齿眼子菜生长的光补偿点,研究结果表明,蓖齿眼子菜1~3月份的净光合产氧量最大,为1.82~1.83mg/(g·h),6月份最低,为0.63 mg/(g·h);植物体内Chl.a和Chl.b平均含量分别为0.25~1.15mg/(g·h)和0.28~0.85mg/(g·h),蓖齿眼子菜可以通过调节体内Chl.a/Chl.b值来适应不同季节生长;蓖齿眼子菜有较宽的水温适应范围,10℃时的净光合产氧量可达0.88mg/(g·h),最高值出现在水温25℃,为1.16mg/(g·h),而30℃以上的水温已表现出对其生长的不利影响;蓖齿跟子菜生长的光补偿点为358~1256Lx,并随温度上升而逐渐增加.
2002, 14(4):363-368. DOI: 10.18307/2002.0411
摘要:研究1998年5月、10月、12月、1999年8月以及2001年7月和9月的太湖梅梁湾的初级生产力和光照时发现:在不同水层中,20cm左右的水深处初级生产力最大,最大初级生产力与叶绿素a的关系是Pm=0.012[Chla]-0.028[Chla](n=30).在叶绿素a与光谱之间关系以及初级生产力与光强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初级生产力与光谱之间的关系.在蓝光光谱波段和红光光谱波段的Kd较大,而550nm的Kd最小.
李宽意 , 刘正文 , 高光 , 吴庆龙 , 胡耀辉 , 胡文英
2002, 14(4):369-373. DOI: 10.18307/2002.0412
摘要:1997年5~9月低洼盐碱地鱼虾混养塘中的浮游生物数量与生物量的月变化特点为:浮游植物中隐藻、裸藻与硅藻生物量在实验期间较高,蓝藻与绿藻在数量上占优势,进入秋季后蓝藻数量逐渐超过绿藻;浮游动物中原生动物、桡足类数量分别在5、6月份占优势,桡足类生物量这两个月占绝对优势,轮虫、原生动物的数量分别在7、8月份优势明显.结果表明实验期间小型浮游生物数量增加.分析表明,低洼盐碱地池塘水体浮游生物的变化与水体营养盐的含量、水产经济动物(鱼虾)、水温等因素密切相关.
2002, 14(4):374-376. DOI: 10.18307/2002.0413
摘要:采用两种方法对后湖长角涵螺(Alocinma longicornis)的周年生产量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到的生产量较为吻合.生产量的带壳湿重和去壳干重分别是:体长频率法,2.22 g/(m2·a),0.111 g/(m2·a);瞬时生长率法,2.177 g/(m2·a),0.109 g/(m2·a).对应的P/B系数为4.0,5.4.
2002, 14(4):377-380. DOI: 10.18307/2002.0414
摘要:挑选受精卵颜色呈褐色或接近褐色的抱卵虾,放入网箱多点布局孵化,直接放流孵出幼体是大水面日本沼虾资源增殖的有效方法.2001年,采用此法对湖北省阳新县网湖日水沼虾进行增殖,其产量从增殖前(2000年)的10000kg上升至35000kg,取得显著增殖效果,进箱孵化的抱卵数量(N,kg)可用计划生产量(Y,kg),总回捕率(R)及个体平均体重(W,g/ind)计算:N≥Y·(1000·R·W)-1.
2002, 14(4):381-383. DOI: 10.18307/2002.0415
摘要:介绍了如何利用WebGIs软件、空间数据库引擎ARCSDE和客户机/服务器的方法在WWW上构建网络综合数据库;并在Internet网上发布,使得全球网络用户可以进行远程湖泊数据浏览、查询和下载,从而实现太湖流域综合信息的全球共享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