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 2(2):1-8. DOI: 10.18307/1990.0201
摘要:水体的初级张产力状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沐光学状況,与透光层深度Zeu密切联系。Zeu这类表观光学属性取决于光辐射在水中的传输状况,最终取决丁水体:本身的微 物邢汴质如吸收和散射等。本文根椐太湖悬浮质的实测资料计界所得的水体固有光学参位,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悬浮质浓度垂直梯变的太湖水体中光辐射的传输情況并讨论了诸因子的影响。
1990, 2(2):9-16. DOI: 10.18307/1990.0202
摘要:本文分析了太湖湖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估算和讨论了太湖的降水效应;揭示了太湖的降水效应不太显著;太湖湖区降水量的变化是该湖水位变化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D.V.Sevastyanov , G.N.Berdovskaya , A.A.Liiva
1990, 2(2):17-24. DOI: 10.18307/1990.0203
摘要:中亚晚第四纪商山湖泊的演化受到复杂的气候波动釤响,主要由水汽的变化、湖盆冰川作用和径流与 流址的变化而引起的。冷干条件伴随右融水补给的减少和湖退;暖湿条件引起了冰川的后退,增加了融水补给,引起湖进。分布于不同海抜高度的天山和帕米尔竑原地区的湖泊,普遍处于较干旱的环境中,通过对湖盆地貌学、冰川和湖泊沉积物的分布和成份的研究、以及对湖泊沉积物的孢粉分析和埋藏植物碎屑的l4C年代测定,可以里违晚贝新世以来益山湖泊的演化阶段和中亚高山区的古地理环堍。22000-17000a B.P.,天山查特尔库尔湖和帕米尔喀拉湖为外流淡水湖,面积超过目前的2-3倍。湖泊沉积物中孢粉以干草原植被为主,反映气候较暖湿。16000-11000a B.P.,冻川活动达到极盛,气候寒冷、干燥,湖泊干涸、消失。孢粉频率低,以旱生植物花粉为主。10000-8000a B.P.,温度、湿度提中湿植物和蒿属相对藜科增加,开始湖进。查特尔库尔湖水位较今高12m,面积超过现今3倍;8000—4000a B.P.,天山和东帕米尔的湖盆气侯相对暖湿。4000—3500a B.P.,气候变干,旱生植物花粉增加。3000a B.P.以来以气候干旱化为特征,植被以高山干草原和草原-荒漠为主。1500a B.P.以来气候更趋干早,干旱植物花粉增加,湖水位下降,一直持续至今。据历史和考古资料,公元14-16世纪天山气候暖干化,发生湖退;17—18世纪天山和帕米尔湿度增加,出现湖进。目前该地区湖水位普遍处于下降时期,仅若干冰融水补给湖泊有湖进的迹象。
1990, 2(2):25-30. DOI: 10.18307/1990.0204
摘要:滇池北缘草海地区的草2孔,含丰富的孢粉和藻类化石,根据其成分的变化,并与现代湖底层沉积物中花粉和藻类分布规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距今约50000年以来,滇池经历了由浅湖-大湖(湖进)-浅湖(湖退)的演变过程。
1990, 2(2):31-44. DOI: 10.18307/1990.0205
摘要:本文通过揭示宵蔵盐湖卤水在浓缩过程中成盐元素的行为以及卤水水化学炎型与PH值等的变化,得出结论如下:1.卤水中主要离子的演化方向是按Ca2+→Na+→K+→Mg2+→Ca2+(阳离子)和CO32-→HCO3-→SO42-→Cl-(阴离子)顺序进行。2.除了析出固体外,微量元素一般在最后的浓缩卤水和析盐后的残余卤水中髙度富集。已査明盐湖卤水中有63种元素,其中钾、镁、硼、锂、铷、铯、铀、钍、稀土、氘已构成可以综合利用的宝贵资源。
1990, 2(2):45-48. DOI: 10.18307/1990.0206
摘要:作为传统分类学方法的补充,本文以白鲫和鲫鱼的四个外形指标(全长、体长、体高和体重)进行Fisher多元线性判别分析,建立鉴别此二亚种的形态判别函数,以便对活体进行直接鉴定。检验表明,所得结果显著性极高,鉴别符合率达100%,且在渔业应用上简便易行。此外,本文还就在生物学中应用多元判别分析的一般方法作了简明扼要的阐述。
1990, 2(2):49-52. DOI: 10.18307/1990.0207
摘要:随着我国湖泊科学的发展,湖泊制图也有了巨大的发展。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制图形式由单页插图发展到专题图集和综合图集;2)制图区域范围由湖泊水域或盐湖扩大到湖泊周围地区乃至整个湖泊流域;3)制图对象由单纯地表示湖泊水体、沉积物和水生物扩大到同时表示湖泊周围地区的有关要素,使湖中和陆上连城一气;4)以表示自然要素为主发展到以表示经济要素为主;5)反映湖泊环境质量的图幅日益受到重视;6)由单纯地表示湖泊现状发展到既表示现状又表示它的形成、演化过程和趋势;7)图幅内容选题体现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服务的宗旨;8)由单要素制图发展为综合制图。
1990, 2(2):53-60. DOI: 10.18307/1990.0208
摘要:本文是对横断山地区17个湖泊水体中溶解氧含迸的测定。其平均含货在5.86~8.35mg/L之间,最大含里可达14.54mg/L。湖泊中溶解氧含量在地域分布上随箝海拔高度升高而下降。由于受湖泊中水体运动影响,湖泊表层水中溶解氧分布较一致,但在深水湖泊中表层和底层含量即有明显差异,且随着水深加大溶解氧下降,如马湖,在水深l00m以下为无氧区,致使生物大量死亡。在深水层的温跃层附近(10—50m)溶解氧出现跃变现象。此外,湖泊中水生生物分布,以及有机质污染,对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和分布亦有直接影响。
1990, 2(2):61-65. DOI: 10.18307/1990.0209
摘要:本文报道网围养鱼后湖泊底质中有机物、总氮和全磷含试增加的情況。因残饵、鱼粪 便和鱼分泌物等在湖体中的积累,经围养一年后,使底质中有机质、总氮和全磷分别增加48.81%、13,75%和22.22%;两年后分别增加70.63%、47.62%和25.00%;三年后分别增加90.18%、65.08%和30.56%;四年后分别增加116.86%、90.48%和55.56%。为了减少底质的营养负荷,建议:1.改良饵型;2.控制鱼种放养密度;3.及时清除死鱼;4.养殖与种植轮作。
1990, 2(2):66-70. DOI: 10.18307/1990.0210
摘要:太湖地区水患多于早,史称“水患为东南之大害”,故历代均以解决洪涝出路为治理太湖之重点。自北宋以来,环绕太湖的泄洪排涝,出现了种种治理主张,涌现出不少治水人物,初期有影响者就有北宋名臣范仲淹。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文官任至参知政事,武官任至枢密副使,邦“忠义满朝廷,事业潇边隅,功名满天下”。他的文治武功固然主要体现在变革朝政,捍御边隅方面,而对家乡为害于民的土袒灾贪之关注和治理,同样反映出不仅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倡言者,也是力行者。其治理太湖的主张与治迹可见于景祜元年之治水和庆历年间的“条陈”。
1990, 2(2):71-73. DOI: 10.18307/1990.0211
摘要:根据难溶盐析出的秩序关系,可以简便地通过计算几种离子比例关系的两个系数达到卤水分类中特征值法和м.г.瓦里亚什科方法相同的结果,同时可以用来估计可能析出的盐的类型。
1990, 2(2):74-79. DOI: 10.18307/1990.0212
摘要:本文较全面地论述了洞庭湖(区)的特征,治理洞庭湖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可行性。洞庭湖如不治理,少则100年,多则500年,就会因泥沙的淤积而消失。因此作者提出了 “开流节源,治江保湖”,“增秸扩池,治湖保湖”,以及维护和加强防洪工程等治理洞庭湖的设想。
1990, 2(2):80-85. DOI: 10.18307/1990.0213
摘要:长江,又称扬子江,是我国第一大江,世界第三大河。它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 之一。长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重要地区。长江干流流经靑海、西藏、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十个朽、市、自治区,全长6300多公里。支流700多条,流经贵州、甘肃、陕西、河南、广西、浙江等六个昝、市、自治区,延伸沟通大江南北。整个流域面积达180余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总面积的五分之一。长江上经巴萄“天府之国”,中渡两湖“鱼米之乡”,下达河口“金三角洲”,直泻东海,是得天独厚的“黄金水道”。许多大城市如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昆明、贵阳、长沙、南昌、合肥、杭州等分布于长江干支流各处。流域内有3.6亿亩耕地,居住着3.63亿多各族人民。长江两岸及其流域足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科学技术发达的精华地区之一,历来在我国政治、经济与军事上都处于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长江的事情办得好与坏,不仅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布局和“四化”的进程,而且影响半壁河山的命运,乃至中华民族的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