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解珠江下游星湖鱼类多样性和外来鱼类入侵现状。2023年3—4月在星湖的中心湖、仙女湖、波海湖和青莲湖4个湖区开展鱼类资源调查,运用百分比相对重要性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Jaccard相似性指数、非度量多维尺度排序法和丰度-生物量曲线(ABC)分析鱼类物种组成、优势度、分布格局和多样性等。累计采集鱼类23种(或变种),包括鲮、鲫和鲢等11种土著鱼类,豹纹翼甲鲇、条纹鲮脂鲤和麦瑞加拉鲮等12种外来鱼类。外来鱼类无论从种类数(累计占比52.17%),还是生物量(累计占比74.94%)、丰度(累计占比77.05%)、百分比相对重要性指数(累计占比79.24%)等方面都占据绝对优势。豹纹翼甲鲇、条纹鲮脂鲤、伽利略罗非鱼、尼罗罗非鱼、齐氏罗非鱼和麦瑞加拉鲮是入侵高风险的外来鱼类,在星湖均有稳定的种群,如果不加以控制,将对星湖的土著鱼类和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其中,豹纹翼甲鲇是星湖的绝对优势物种,也是星湖生态风险最高的物种。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Jaccard相似性指数平均数值为0.70,处于“相似”等级,表明星湖4个湖区的鱼类群落较为相似;群落扰动分析的W值趋近于0,表明星湖鱼类群落受到的人类干扰处于较低水平;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中心湖和青莲湖的鱼类物种多样性高于仙女湖和波海湖,星湖总体物种多样性处于较为正常的水平。星湖当前最大的生态隐患是外来鱼类的入侵,而非直接的人为干扰。
Abstract
To reveal the fish diversity and alien fish invasion status of 4 lake areas of Lake Xinghu (Lake Zhongxin, Lake Xiannv, Lake Bohai and Lake Qinglian), fish resource survey was conducted from March to April 2023. Index of relative importance, species diversity index, Jaccard similarity index, 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NMDS), abundance-biomass comparison curve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dominance,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diversity of fish in this study. A total of 23 fish species were captured in this survey. There were 11 native fish species such as Cirrhina molitorella, Carassius auratus and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12 alien fish species such as Pterygoplichthys pardalis, Prochilodus lineatus and Cirrhinus mrigala. Alien fish species had an absolute advantage in terms of percentage (52.17% cumulative proportion), biomass (74.94% cumulative proportion), abundance (77.05% cumulative proportion), and index of relative importance (79.24% cumulative proportion). Pterygoplichthys pardalis, Prochilodus lineatus, Sarotherodon galilaeus, Oreochromis niloticus, Coptodon zillii and Cirrhinus mrigala are high-risk invasive fish with stable populations. If not being controlled, they would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native fish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Lake Xinghu. Among them, Pterygoplichthys pardalis was the absolute dominant species with the highest ecological risk. The similarity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Jaccard similarity index value was 0.70, which was “similarity” level, indicating that the fish communities were relatively similar at various 4 lake areas; The W value of community disturbance analysis was close to 0, indicating that the fish community of Lake Xinghu was at a relatively low level of human disturbance. The results of species diversity indicated that the overall species diversity in Lake Xinghu was at a relatively normal level, while the fish species diversity in Lake Zhongxin and Lake Qinglian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Lake Xiannv and Lake Bohai. At present, the most severe ecological hazard in Lake Xinghu is alien fish invasion, rather than direct human interference.
生物入侵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已被列进全球环境面临的重大问题[1-3]。我国《生物安全法》明确规定:要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保证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4]。近年来,以长江大保护为标杆的“生态大保护”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5-6]。然而,由于生物入侵等因素的干扰,水生生态系统已成为受影响最严重的生态系统之一,防治外来物种侵害也成为维护水生生态安全的重要措施[7]。生物入侵给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人类健康带来了较大的影响[8-9]。外来鱼类作为引种的重要对象,历史悠久,再加上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使得外来鱼类成为水生生态系统危害最大的类群[10-11]。外来鱼类已在珠江流域形成入侵,其种类多、资源量大,甚至成为某些河段的优势种[12-13]。
珠江是我国第三大河流,珠江下游位于广东省境内,且大部分区域属于珠江三角洲,河网密布,湖泊众多,具有丰富的地域特色经济鱼类,是我国生物多样性较高的地区之一[14-15]。星湖(23°3′26″~23°5′19″N,112°26′36″~112°30′11″E)位于珠江下游,隶属于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湖泊面积为6.49 km2,是具有防洪、灌溉、养殖及风景旅游综合效益的较大型水库,也是珠江下游最大的淡水湖泊[15]。星湖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温度为22.2℃,年均相对湿度为80%,年降雨量为1649 mm,冬季盛行东北季风,以湿冷为主,夏季盛行西南和东南季风,高温多雨[15-16]。星湖作为5A级国家风景名胜区,在肇庆城市形象、生态、环保、旅游、人文等多个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更是鲮(Cirrhina molitorella,重要经济鱼类)、广东鲂(Megalobrama hoffmanni,重要经济鱼类)、七丝鲚(Coilia grayii)等多种鱼类以及丹顶鹤(Grus japonensis,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池鹭(Ardeola bacchus,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苍鹭(Ardea cinerea,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等多种鸟类的理想庇护所[17]。因此保护星湖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尚未有关于星湖外来鱼类入侵状况的研究报道,且关于星湖水生生物保护方面的研究资料也较为匮乏:仅有的且较为完善的鱼类区系研究报道追溯到了2010年[18],而与水生植被、浮游动植物等相关的研究多集中于2000—2007年[19-21]。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于2023年3—4月在星湖4个湖区设置了9个调查站位,对该湖区的外来鱼类物种组成、分布格局、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相似性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首次系统地报道了星湖的外来鱼类入侵现状,旨在完善星湖鱼类资源现状资料,为鱼类资源保护、外来鱼类防控和水生生态环境修复提供数据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采样点设置和采样方法
星湖由波海湖、中心湖、仙女湖和青莲湖4个湖区组成,中心湖位于星湖的中心位置,也是最大的湖区。本研究在星湖共设置9个采样点(中心湖面积最大,设置3个采样点;其他3个湖区均设置2个采样点),均匀覆盖4个湖区各个水域(图1)。实地调查时间为2023年3—4月,通过专业渔民采集和自主采集相结合的方式收集鱼类样本。调查期间多种采样技术、工具相结合:手划式小型渔船,户外便携式遥控拉网船(EWIT-GO,24 V,续航3 h),在每个采样点使用2张三层定置刺网(网目:10 cm+5 cm+3 cm;长、宽规格:100 m×2 m)作业12 h,5个地笼(网长规格:15 m)作业12 h;运用手抄网、饵钓等方式进行补充采样,其中手抄网沿岸作业30 min,垂钓作业30 min。

图1星湖鱼类监测样点分布
Fig.1Distribution of fish monitoring sampling sites of Lake Xinghu
1.2 物种的鉴定、组成和丰度差异
参照《广东淡水鱼类志》、《珠江鱼类志》、《中国外来水生动植物》和《中国常见外来水生动植物图鉴》对采集到的所有鱼类标本现场进行种类鉴定[14,22-24],逐尾测量全长(精确至1 mm)、体长(精确至1 mm)和质量(精确至0.1 g)等生物学指标,对未能当场鉴定种类的鱼类个体用10%福尔马林溶液保存固定,带回实验室进一步鉴定。
将采集到的鱼类按照目、科、属和种进行统计和归类,分析各采样点鱼类种类的组成差异;统计各采样点每种鱼类的丰度,分析它们之间的丰度差异,运用SPSS 19、Primer 5.0、Excel 2007和R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利用Photoshop 2024、Adobe Illustrator CS5软件绘图。
1.3 优势种分析
运用各种鱼类的质量占比、丰度占比和出现率等,采用百分比相对重要性指数(index of relative importance,IRI%)确定鱼类群落的优势种[25],计算公式如下:
(1)
式中,Wi%为第i种鱼类在渔获物中的质量占比;Ni%为第i种鱼类在渔获物中的丰度占比;Fi%为采样中第i种鱼类的出现率。
1.4 Jaccard相似性指数
运用Jaccard相似性指数对星湖各采样点鱼类群落进行比较分析,探究鱼类群落的相似性,公式如下:
(2)
式中,CJ表示Jaccard相似性指数,a表示2个采样湖区共有的鱼类种数,b为仅在其中一个采样湖区出现的鱼类种数,c为仅在另一个采样湖区出现的鱼类种数[26]。根据Jaccard相似性原理,0<CJ<0.25为不相似;0.25≤CJ<0.50为中等相似;0.50≤CJ<0.75为相似;0.75≤CJ<1.00为极相似[27]。
1.5 非度量多维尺度排序
基于鱼类丰度数据来分析星湖鱼类群聚特征[28]。先运用相似性分析检验不同采样点之间的差异,采用相似性百分比(SIMPER,similarity percentage)分析确定导致样点间差异的主要物种,即样点组的典型物种[29-30]。采用非度量多维尺度排序法(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来确定星湖鱼类群落的空间格局。上述分析操作在PRIMER 5软件包执行。
1.6 物种多样性分析
(3)
(4)
(5)
式中,S为样本中鱼类物种总数;N为样本中鱼类个体总数;Pi=ni/N,为某样方中第i种鱼类个体数(ni)占总个体数(N)的比例。
1.7 群落扰动分析
丰度-生物量曲线又称ABC曲线(abundance-biomass comparison),具体是把丰度(丰度)优势曲线和生物量(质量)优势曲线绘制到同一坐标系中,然后通过计算统计量W值和比较这两条曲线的相对位置来判断该河段鱼类群落受到的人类活动干扰程度。ABC曲线反映了r选择和k选择传统进化的理论背景,一般而言,当ABC曲线的统计量W为正值时,生物量优势曲线位于丰度优势曲线之上,群落处于低度干扰状态;反之,当ABC曲线的统计量W为负值时,生物量优势曲线位于丰度优势曲线之下,群落处于高度干扰状态[29,34]。统计量W值计算公式如下:
(6)
式中,S为鱼类物种数;Bi为第i种鱼类的累计生物量占比;Ai为第i种鱼类的累计丰度占比。
2 结果
2.1 种类组成
调查期间,星湖的4个湖区共采集到鱼类136.12 kg、684尾、23种(或变种),隶属于4目6科20属,其中在中心湖采集到鱼类18种,仙女湖采集到鱼类19种,波海湖采集到鱼类14种,青莲湖采集到鱼类16种。从目级分类水平来看,鲤形目物种丰度最高,共有13种,占星湖鱼类物种总数的56.52%;其次鲈形目共5种,占鱼类物种总数的21.74%;鲇形目共4种,占鱼类物种总数的17.39%;科级分类水平则以鲤科和丽鱼科为主,分别为13种和5种,合计占星湖鱼类物种总数的78.26%(表1)。
表1星湖鱼类名录
Tab.1 List of fish in Lake Xinghu

*为外来鱼类。
土著鱼类包括鲤(Cyprinus carpio)、鲮、鲫(Carassius auratus)、鳙(Aristichthys nobilis)和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等11个物种,共计34.11 kg,157尾。土著鱼类质量占总渔获质量的25.06%,土著鱼类丰度占总渔获丰度的22.95%;外来鱼类(包括变种)则包括豹纹翼甲鲇(Pterygoplichthys pardalis)、革胡子鲇(Clarias gariepinus)、条纹鲮脂鲤(Prochilodus lineatus)、麦瑞加拉鲮(Cirrhinus mrigala)、露斯塔野鲮(Labeo rohita)、金鱼(Carassius auratus var.)、锦鲤(Cyprinus carpio var.)、粉红副尼丽鱼(Paraneetroplus synspilus)、德州豹(Herichthys carpintis)、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齐氏罗非鱼(Coptodon zillii)和伽利略罗非鱼(Sarotherodon galilaeus)12种,共计102.01 kg、527尾。外来鱼类质量占总渔获质量的74.94%,外来鱼类丰度占总渔获丰度的77.05%(图2)。其中豹纹翼甲鲇42.85 kg、299尾,质量占总渔获质量的31.48%,丰度占总渔获丰度的43.71%。

图2星湖土著鱼类和外来鱼类质量、丰度占比
Fig.2Weight and tail number of native and non-native fish in Lake Xinghu
2.2 鱼类群落优势种
优势度分析结果表明,豹纹翼甲鲇的IRI%值最高(41.15%),其次为条纹鲮脂鲤(12.33%)和鲤(8.29%),它们是星湖的优势物种。IRI%值大于1%的鱼类有11种,其中外来鱼类有8种,占比为72.73%,即星湖优势物种大部分都是外来鱼类(表2)。鱼类出现率分析结果表明,鲫、豹纹翼甲鲇、条纹鲮脂鲤、齐氏罗非鱼、伽利略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这6种鱼类在各采样点中均有出现,出现率达到100%,值得一提的是,6种鱼类中有5种是外来鱼类,占比达83.33%;而粉红副尼丽鱼、德州豹、须鲫(Carassioides cantonensis)、红鳍原鲌(Culter erythropterus)等鱼类仅在1个采样点中出现,出现率为11.11%,同时它们的IRI%值也都小于1%。
表2星湖优势种组成*
Tab.2 Composition of dominant species of Lake Xinghu

*仅列出IRI%>1%的种类。
2.3 鱼类群落聚类与相似性
Jaccard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星湖4个湖区的Jaccard相似性指数介于0.65~0.79,仅包含了“相似”和“极相似”2个等级。Jaccard相似性指数平均值为0.70,处于“相似”等级,这表明星湖4个不同湖区的鱼类群落较为相似。中心湖与青莲湖的Jaccard相似性指数最高(0.79),表明它们之间鱼类群落最为相似。仙女湖与其他湖区的Jaccard相似性指数均小于0.70(即低于平均值),但它们之间的鱼类群落相似程度仍保持在“相似”等级。最低的Jaccard相似性指数值出现在仙女湖和波海湖之间,为0.65(表3)。
表3各湖区鱼类群落相似性
Tab.3 Similarities of fish communities in each lake region

相似性百分比结果显示:各采样点的鱼类群落相似性百分比介于57.72%(S5与S8)~84.59%(S3与S8)之间。以鱼类群落相似性80%为界,S3、S4、S8和S9归为一组,其余采样点之间鱼类群落相似性则稍低于该组。豹纹翼甲鲇、伽利略罗非鱼、齐氏罗非鱼、麦瑞加拉鲮、鲤、鲫和鲮对星湖鱼类群聚结构差异累计贡献率超过80%。NMDS排序的胁强系数(stress)在0.1~0.2之间,说明排序结果可信(图3,图4)。

图3星湖各样点鱼类群落相似性百分比热图
Fig.3Heatmap of SIMPER analysis for fish communities in each sampling site of Lake Xinghu
2.4 群落扰动状况
星湖4个湖区的AB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中心湖和仙女湖鱼类ABC曲线的W值分别为-0.071和-0.042,丰度优势曲线接近或略高于生物量优势曲线,并在末端出现相交的情况,且丰度优势曲线的起点也超过生物量优势曲线的起点(图5a、b)。青莲湖和波海湖鱼类群落的W值分别为 0.096和0.065,生物量优势曲线接近或者高于丰度优势曲线,且生物量优势曲线的起点略高于丰度优势曲线的起点,两条曲线始终未出现相交的情况(图5c、d)。总体而言,星湖4个湖区受到的干扰程度有一定差异,但都处于较低水平。星湖4个湖区的鱼类质量占比、丰度占比详见表4。

图4星湖鱼类群落聚类图
Fig.4Cluster plot of fish community in Lake Xinghu

图5星湖鱼类群落 ABC 曲线
Fig.5Abundance-biomass comparison curve for fish community in Lake Xinghu
表4星湖4个湖区鱼类质量占比和丰度占比
Tab.4 Weight ratio and tail ratio of fish in the four lake regions in Lake Xinghu

表5星湖鱼类物种多样性指数
Tab.5 Specie diversity indexes of fish in Lake Xinghu

2.5 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指数显示,星湖4个湖区的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介于2.846~3.452之间,最高值出现在中心湖,最低值出现在波海湖;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介于1.338~2.436之间,最高值出现在青莲湖,最低值出现在仙女湖;Pielou均匀度指数(J)介于0.454~0.859之间,最高值出现在青莲湖,最低值出现在仙女湖。整体而言,中心湖和青莲湖的鱼类物种多样性高于仙女湖和波海湖(表5)。
3 讨论
3.1 鱼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
星湖鱼类资源较为丰富,监测期间共采集到鱼类23种。鱼类区系组成以鲤形目的鲤科(占总种类的52.17%)和鲈形目的丽鱼科(占总种类的21.74%)占明显优势,其次为鲇形目的鱼类。此次调查丽鱼科鱼类占比较大,且它们都是外来鱼类,这与华南地区湖泊乃至整个珠江流域水系历史记录的鱼类区系组成稍有差别[14,22]。这也表明,外来鱼类的入侵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星湖的鱼类区系。此外,星湖作为典型的南方浅水湖泊[35],11种土著鱼类都是湖泊典型物种,包括喜缓流或静水的䱗(Hemiculter leucisculus)、鲤、红鳍原鲌、鲫、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须鲫、鳙;广东重要经济鱼类鲮[14];江湖洄游鱼类七丝鲚(Coilia grayii);湖泊底层经济鱼类黄颡鱼和胡子鲇(Clarias fuscus)。这也符合南方湖泊鱼类种类组成的一般规律[28]。
根据NMDS排序结果,各采样点之间的鱼类群落相似性均值为70%;Jaccard群落相似性结果表明,星湖4个湖区鱼类群落总体处于“相似”等级,尚未发现鱼类群落为“不相似”等级的湖区。因此,无论从采样点的尺度还是湖区的尺度来看,鱼类群落都较为相似,这与星湖的面积不大、连通性和流动性有一定关系。但不同湖区鱼类群落相似存在一定差异,主要受少部分偶见种的影响:如粉红副尼丽鱼仅在仙女湖采集到,德州豹仅出现于波海湖,须鲫仅发现于仙女湖。星湖的鱼类群落相似等级与同样位于珠江下游的惠州西湖处于同一水平[36]。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的表现形式,包括一定区域内生物区系的形成、演化、分布格局及其维持机制[37]。本研究的中心湖和青莲湖的鱼类物种多样性高于仙女湖和波海湖,但星湖物种多样性指数总体均处于较为正常的水平,也进一步表明了星湖鱼类物种多样性尚好;ABC曲线可以通过鱼类群落中个体小型化状况,综合反映鱼类繁育、仔稚幼鱼死亡率等过程受到的影响,也是验证鱼类群落受人类干扰程度的重要手段之一[38]。青莲湖和波海湖的ABC曲线的W值均为正值,且未出现相交的现象;而中心湖和青莲湖的ABC曲线的W值虽然都为负值,但接近0。总体而言,星湖鱼类群落受到的人类干扰处于较低水平,这可能与星湖作为广东省著名人文和生态旅游区,禁止日常的捕捞和垂钓活动有关[15-16],这有助于促进鱼类生长和繁殖等自然过程。初步推测星湖受到的轻度人类干扰应该是来自于景区喷泉运行、游客在星湖表层划船或者园区维护的来往船只等因素。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虽然采样点覆盖了星湖4个主湖区,调查方法和空间尺度上均满足调查的需求,但是在时间尺度(即重复调查次数)上欠佳。根据已有的研究报道,科考调查的重复数会影响所调查到的物种组成以及种群结构结果的稳定性[39]。本研究在时间尺度重复数的缺失,会导致物种组成的不完善(如部分偶见种未被监测到);以及未能准确反映星湖鱼类群落结构(即质量比和丰度比)和季节性差异(即群落动态变化);此外,对群落聚类结果、群落扰动情况判别、多样性结果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建议后续星湖研究增加调查重复次数,使得数据更具代表性。
3.2 外来鱼类入侵状况
此次在星湖共计采集到12种外来鱼类,外来鱼类无论从种类数(累计占比52.17%),还是生物量(累计占比74.94%)、丰度(累计占比77.05%)、IRI%(累计占比79.24%)等方面都占据绝对优势。豹纹翼甲鲇、条纹鲮脂鲤、伽利略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和齐氏罗非鱼等外来鱼类已成为星湖当前的优势物种,这无疑是不可小觑的生态隐患。其中,豹纹翼甲鲇是星湖的绝对优势物种,其IRI%占据鱼类群落的41.15%,然而,豹纹翼甲鲇在十几年前的星湖鱼类资源调查中尚未有记载[18],由此可见豹纹翼甲鲇的入侵已导致星湖鱼类种类组成的大变化。此外,伽利略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和齐氏罗非鱼也形成了较大种群,这一现象与同期惠州西湖的外来鱼类入侵状况相似,惠州西湖入侵风险较高的外来鱼类依次为:豹纹翼甲鲇、伽利略罗非鱼和齐氏罗非鱼。星湖和惠州西湖同样以豹纹翼甲鲇的入侵风险最高;不同的是条纹鲮脂鲤在星湖的种群规模仅次于豹纹翼甲鲇,惠州西湖却鲜有发现条纹鲮脂鲤的踪迹[36]。虽然惠州西湖和星湖同处于珠江下游的广东省境内,但分别属于不同水系(星湖隶属于西江水系,西湖归为东江水系),地理尺度的差异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物种差异。
星湖遭受外来鱼类的入侵较为严重,根据各物种相对优势度和种群状况,入侵风险较高的外来鱼类有:豹纹翼甲鲇、条纹鲮脂鲤、伽利略罗非鱼、尼罗罗非鱼、齐氏罗非鱼和麦瑞加拉鲮。上述6种外来鱼类在星湖均有稳定的种群,如果不加以控制,预测其种群将进一步扩大,将对星湖的土著鱼类和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其中又以豹纹翼甲鲇的入侵风险最高,是星湖外来物种防控的首要对象。此外,入侵风险较低的外来鱼类有:革胡子鲇、露斯塔野鲮、德州豹、金鱼、锦鲤和粉红副尼丽鱼。这6种外来鱼类属于偶见种,在星湖未建立稳定种群或者种群规模较小,在后续的防控工作中加以防护即可。其中,德州豹、金鱼、锦鲤和粉红副尼丽鱼是常规的观赏鱼,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观赏鱼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星湖所处的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观赏鱼大型贸易市场,观赏鱼种类繁多,然而市场管理不当、饲养逃逸、饲养丢弃等都会导致观赏鱼进入天然水体,进一步危害生态环境和土著鱼类,这也属于外来鱼类管理不当行为[40]。
根据2023年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6部门联合组织制定的《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豹纹翼甲鲇和齐氏罗非鱼列入该名录[41],它们不但对粮食安全造成影响,而且危及了生态安全,属于重点关注的高风险外来鱼类。豹纹翼甲鲇俗称垃圾鱼、清道夫等,原产于南美亚马孙河流域,最初作为观赏鱼类引进我国[23-24]。有研究报道表明,豹纹翼甲鲇的耐受能力极强,可以在水质较差的水域生存和繁殖[42]。此外,豹纹翼甲鲇在广东多地已建立自然种群并形成入侵,成体的豹纹翼甲鲇不止啃食青苔等藻类,还会以其他鱼类的鱼卵为食,甚至吞食鱼苗,对其他鱼类种群造成巨大冲击,生态隐患较大[13]。
综上所述,目前星湖受到直接的外界人为干扰程度较低,主要面临的生态风险来源于外来鱼类的入侵。在后续星湖的外来鱼类管理和防控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是:(1)及时治理外来种,防止扩散。星湖与西江有直接相通的水体交换区域,容易引起河流和湖泊外来鱼类的相互交换,使其栖息地复杂多样化并适应更多的水域环境,不利于防控治理的开展。(2)加强星湖相关的科学研究。星湖属于科学研究薄弱的水域,有关星湖鱼类资源或者其他生物资源的资料非常缺乏,这制约了鱼类资源保护措施的有效制定。受监测调查的偶然因素影响,这并不代表星湖里不存在其他外来鱼类。已有研究表明,广东地区遭受多种外来鱼类的入侵[12,43-44]。(3)科普和灭除同时进行。面向商家和公众进行科学介绍和普法活动,如发放“不适宜放流(放生)的水生物种”等资料,提高商家和公众的生物安全意识,减少养殖丢弃和人为放生,从源头杜绝外来物种进入星湖。(4)建立和完善外来鱼类的监测和防控技术体系,根据各种外来鱼的入侵状况及潜在风险(星湖以豹纹翼甲鲇、条纹鲮脂鲤与各种罗非鱼等为重点),开展针对性的拦截和灭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