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 - JOUR ID - 10.18307/2019.0216 TI - 高坝对乌江下游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AU - 池仕运 AU - 陈胜 AU - 李嗣新 AU - 汪红军 AU - 周连凤 AU - 赵先富 AU - 郑金秀 AU - 胡俊 AU - 胡菊香 VL - 31 IS - 2 PB - 科学出版社 SP - 469 EP - 481 PY - JF - 湖泊科学 JA - UR - http://www.jlakes.org/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90216&flag=1 KW - 底栖动物;群落结构;高坝;不连续体理论;演替;乌江 KW - Macroinvertebrates;communities;high-head dam;serial discontinuity concept;succession;Wujiang River AB - 基于2006-2016年近10年的长期监测数据,对乌江下游两座高坝的修建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坝蓄水前后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不同时期的群落结构差异明显.蜉蝣目稚虫对生境的剧烈变动不适应,软体动物田螺科和觹螺科的一些种类对生境的剧烈扰动较为适应,生活史较短的机会主义物种在水库淹没区和坝下河段逐渐定殖下来.建坝以及大坝的运行调度对乌江下游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结构随着时间发生一定程度的演替.在底栖动物所有类群中,软体动物对栖息地的丧失以及流量的剧烈波动具有较高的耐受性,水生昆虫相对较不耐受环境的剧烈变化,而甲壳动物的适应性极强.百分比模式相似性指数(Percent Model Affinity,PMA)的变动趋势可有效地反映大坝对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效应,其均值随离坝距离的增加而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表明大坝调度对水生态造成的负面影响会随着离坝距离的增加而逐步弱化,这与河流不连续体理论(Serial Discontinuity Concept,SDC)的预测趋势基本一致.根据长期监测成果,蜉蝣目扁蜉科、四节蜉科、细裳蜉科以及毛翅目纹石蛾科的种群恢复状况以及PMA指数可作为评估大坝不利影响减缓措施效果的依据. ER -